networking 「发展人脉」成为了我们觉得大学时期脑子里面横贯的词。但往往会走入很多误区。
多伦多的某男生,叫他Y吧。人称Social Butterfly(社交蝴蝶在中文听起来怎么污污的),绝对是第一印象杀手。认识一年以后,他说,去了某某某conference,很骄傲的在朋友圈宣扬他要到了在场所有人的电话。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说明你一个有价值交换都没达成。
刚刚进入社会,我们往往会把认识人的数量作为社交能力的衡量准则。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价值对等交换关系」。英文俗语说「I scratch your back, you scratch mine」(我挠挠你,你挠挠我),拉丁法律用语是「quid pro quo」。也就是说,不论我认识多少社会资源多社会地位高的人,如果我自己没到那个水平,认识了也没有任何意义,那些人永远不会记得我是谁。
花所有的时间巴巴地问人要名片、电话。大部分人当中不好意思拒绝你。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愿意跟你交流。
当然不是说那些有能力的人不会去帮助有潜力的人。所以去某个产业论坛,还不如认真听嘉宾分享的内容看能不能提出一到两个见解不一的问题,哪怕让一个人记住你也比拿到所有人的电话号码有价值。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自己各方面都挺一般的,却特别爱炫耀他的朋友。
前几天去了一个聚会,有个刚到北京的social butterfly,极富故事,各种头头是道在说各种奇闻。左一个我哥们创业拿到一个多亿的B轮融资,右一个我姐们是中国区摩根斯坦利的副总,上一个我弟买了辆保时捷,下一个我妹直播随随便便几十万观众。说起来各种骄傲自豪。其他人讲一个故事,他非要搞个更牛逼的故事来压住。这种one-upper本来就很讨人厌,结果这些故事还都是他朋友的。
我心想:呵呵,你朋友牛逼,跟你有什么关系?
跟牛逼的人做朋友——不少人似乎以此为荣。几年前我很容易轻信这样的故事,我觉得应该牛逼的人只愿意跟牛逼的人做朋友。所以这种牛逼by association是一个很好的判断人的准则。
但不断被打脸之后发现,那些到处用朋友的故事炫耀的人,对朋友的定义和我根本不一样。亲眼见那么几次他把昨天认识的人称作哥们,一起大聚会说了几句话的也是姐们,well,你懂的...
这种人往往微信上有个几千人,你觉得这几千人里面有几个是他的朋友?
我有过这么一个老板,每次出去谈事情,他永远不忘跟客户提自己在业界认识多少人。对方如果是在业界比较没有经验的可能特别吃这一套,看着我老板崇拜得不要不要的。一旦碰到个老道的人却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去找某个公司融资,他就会说我有很多兄弟在各大投行还有私募。年轻的就会觉得哇,这么看得起我们这个小公司,真是蓬荜生辉。老道的就会直接反问,那你有没有找他们考虑投你们呢?结果怎么样呢?这几个问题丢过来,恩,结果咋样,你们懂的...
还有过一个更奇葩的老板,一老外,出去见客户,把自己的微信拿出来各种给别人看。说,你看,谁谁谁,我朋友,我还有他微信...生怕别人不相信他,我站在后面只能汗颜。
在朋友看到。。。
实话说,我也到处碰壁才知道原来只有让自己更牛逼才有资格结交牛逼的人。不要埋怨拒绝你的人,也不要觉得你拒绝别人会被埋怨。
比较弱的一方,可能会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谄媚巴结、以粉丝的身份自居,觉得认识了大牛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为此沾沾自喜。更有甚者,自己没什么好炫耀的,就炫这些所谓朋友的牛逼事迹,从而获得一种自己也好像很厉害的心理满足感。
那些需要依靠别人求得优越感的人啊,往往自己无能。
你的朋友再牛逼,跟你没什么关系。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认识谁,而是你是谁。
不是你朋友很牛逼,你就也牛逼了;而是你的能力提升了,顺便拉高了你朋友圈的层次。
少用“我有个朋友很牛逼”的句式,你没能耐没有谈资,才会扯自己认识的人有多牛。生活会告诉你:你的人生,只有靠自己。尽扯淡别人,没用的。
Comments